九強生物血栓四項 | 為骨折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DVT)風險預測點亮新視角
發布于:2024-12-27
文章來源:[中文]九強生物
民政部、全國老齡辦11日發布《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為22.5%。
未來中國老齡化會持續加速,而老年人出現的創傷性骨折也會持續增加。對創傷性骨折后導致的血管內壁損傷、血流緩慢及血液高凝狀態導致深靜脈血液處于病理性凝結狀態,血小板聚集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閉塞,DVT就會發生。DVT血栓形成后較難自行消融,多擴散至深靜脈主干,且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發病率較高。DVT發生后若血栓脫落則會引發肺栓塞等,病死率較高。基于此,希望為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 DVT風險評估提供血清指標依據!
創傷性骨折多發于老年群體,因創傷性骨折多合并運動功能障礙,且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基礎疾病較多,導致患者術后易出現肺部感染、褥瘡及深靜脈血栓(DVT)等并發癥,其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預后。
DVT多表現出患處腫脹、較強疼痛感患處皮膚青紫與可捫及條索物等,若未能及時處理,則會引發多項后遺癥甚至是血栓脫落而導致的死亡,因此需對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DVT的發生進行預測并及時干預。
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78例創傷性骨折患者為對象,對其臨床特征、凝血指標及血栓分子標志物水平進行分析,旨在為此類患者術后DVT風險進行評估,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結果
01??
兩組患者術后發生DVT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骨折部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APTT、PT、術后止血藥物使用、術中輸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VT組FIB、D-D、TAT 、PIC、t-PAIC、sTM 顯著高于非 DVT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02??
FIB、D-D、TAT、PIC、t-PAIC、sTM預測患者術后發生DVT的ROC分析
FIB、D-D、TAT、PIC、t-PAIC、sTM預測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發生DVT的ROC曲線見圖1、2。
03??
骨折患者術后發生 DVT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FIB>4.766g/L、D-D>4833.945 ng/mL、TAT>6.077 ng/ml、PIC>1.089 μg/mL、t-PAIC>7.754 ng/mL、sTM≥8.552TU/m是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發生DVT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本次研究顯示,DVT組FIB、D-D、TAT、PIC、t-PAIC、sTM 顯著高于非DVT組,提示FIB、D-D、TAT、PIC、t-PAIC、STM可能與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DVT風險有關。
機體凝血主要依靠凝血因子與抗凝因子,正常生理狀態下,機體凝血、抗凝血機制處于動態平衡。創傷性骨折發生后骨折端骨片碎屑及破損微小軟組織通過血管進人血液循環系統,凝血機制被激活,炎性介質釋放進血液,因此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凝血機制亢進進而出現DVT。同時由于創傷性骨折需行手術處理,清創、復位及縫合等治療手段均會損傷凝血系統,加重應激反應,術后需長時間臥床休息,肢體活動減少從而降低血液流速,加重DVT程度。
為明確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發生DVT的危險因素,筆者行ROC及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FIB>4.766 g/L、D-二聚體>4833.945 ng/mL、TAT>6.077 ng/mL、PIC>1.089 μg/mL、t-PAIC>7.754 ng/mL、sTM>8.552 TU/ml是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發生DVT的危險因素,提示在對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DVT風險進行預測時,應對其凝血指標及血栓分子標志物水平密切監測,以預防術后DVT的發生。
? 方法學:磁微粒化學發光法
??樣本類型:枸櫞酸鈉血漿
??校準質控:隨盒贈送
??適用機型:全新三款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器。具有占地小,測試速度快,靈活性高等優勢,可以滿足多種終端客戶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勇,魚紅進. 凝血指標及血栓分子標志物水平對骨折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測價值.[M]醫學臨床研究:1671-7171(2022)05-0713-04
END
文章來源:九強生物
責編:Echo
校對:Pretty、Miss Jia